作者:刘小畅
来源: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
“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
反过来讲,很多时候,别人的事情也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,甚至更是不愿被干涉、被参与。
只是,我们并未发觉:那些不被允许的“为你好”和不被接受的“开玩笑”,都会变成“不讨好”和“不礼貌”。
若想彼此陪伴的这一程更长久,就要在相处中懂得“见外”,摆正自己的位置,说话有所顾忌,做事有所考虑。
01
与人说话,有分寸
朋友小鹏,原定好的婚期因为邻居张阿姨的一句话,推迟了。
小鹏的母亲和张阿姨,从20多年前住平房时就是邻居,两家人的关系很要好,经常一起吃饭聊天。
前几天,知道他们家最近在忙着小鹏的婚事,张阿姨也跟着张罗起来。
母亲难抵热情,就带着她到新房去参观。
可从一进园区,张阿姨就开始“发表意见”:“这里位置有些偏,绿化也不够;你这楼层不行啊,采光也不好;哎呀,听说物业也不负责……”
到家,没等吃完晚饭,还特地跑来劝小鹏重新换个房子结婚。
其实,新房是小鹏和女朋友,考虑到上班的距离和现有的经济条件,思考了很久一起选的。
原本想着马上装修,下半年就可以举办婚礼,这样一来,不换觉得别扭,换吧,至少还要一年的时间。
让小鹏沮丧又为难。
《增广贤文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
话到嘴边留半句,事到临头让三分;饱经世故少开口,看破人情但点头。
话到嘴边留半句,事到临头让三分;饱经世故少开口,看破人情但点头。
再好的关系,讲话时也不能忘记分寸。
这种不考虑别人的处境和心情,只是站在自己角度的“指手画脚”,非但不能拉进彼此的关系,反而会将对方越推越远。
对别人来说,也不是真正的善意,而是想要逃开的负担。
李宗盛曾说:“这世界是如此喧哗,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。”
很多时候,不管多么亲近的关系,任谁也不能完全走进对方的心里,更不能时刻知晓对方的想法。
就算拥有很多经历,也要明白有些话不该说,有些问题不能提。
希望,我们的身上都能留存些许“傻气”,懂得“见外”,适时沉默,不多管闲事,不好为人师。
02
与人处事,讲边界
上周,一向温柔沉静的婷婷,和同事皓哥翻脸了,因为一份早餐。
评论列表 (0条)